今年東北天氣以多雨為主,部分地區水稻出現死苗、僵苗現象。究其根本,有如下6種可能:
1、育苗問題
前期育苗時,因為播種量太大所以導致秧苗素質差且弱,抗逆能力低。所謂“先天不足”秧苗插后快速返青當然很難做到。
2、栽插不合時宜
水稻適時晚栽是水稻秧苗能夠順利返青的關鍵。插秧過早,苗尚未強壯就早早插到地里,成活率明顯降低,大緩苗甚至死苗幾率加大。
3、栽插過深
秧苗栽插過深,恰遇插后低溫,苗根部層面溫度更低,弱苗根系活力差,地溫持續低于11度超過24小時,秧苗變成僵苗,根系逐漸壞死,致使死苗現象發生。所以,我們要提高插秧質量,機插秧一般在3葉1心期、株高15厘米時栽插,要求田面平整、基肥充足、耕層適中,不可打漿過細,避免稀泥不沉淀形成醬缸坑,粗略平整田面再進行機插。在秧苗直立的前提下,適當淺插,一般深度不超過3厘米。尤其土地不通透情況下,地溫更低,不利于根系發育生長。
4、插后缺水
水稻插秧后可一定深水的水,用以護秧苗。
5、土壤還原條件下的厭氧反應
水稻機插后打漿過度的水稻田呈爛泥狀態,稻田不通氣,在土壤還原條件強烈時,SO42-還原為S2-,形成硫化氫,對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產生毒害作用。栽插后秧苗隨泥漿下沉,形成深栽而僵苗。再有,缺素型土壤中缺乏某種營養元素,或土壤環境差,影響稻苗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遲遲不發而形成僵苗。常見的有缺磷僵苗、缺鋅僵苗、缺鉀僵苗等。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滲水性差的低洼稻田和冷侵爛泥田,以及低溫寡照的蔭蔽稻田,也易形成僵苗。
6、蟲害藥害
危害水稻秧苗為嚴重的蟲害是稻搖蚊,如果不及早預防后果極其嚴重。我們建議大家在水稻插秧后用淡紫紫孢菌預防水稻蟲害,如果發現水渾濁時及時查看蟲情,用苦皮藤素治理,同時,除草劑使用不當,藥害的發生也為秧苗大緩苗雪上添霜。
預防死苗和僵苗的方法
1、一定是育好苗、壯苗
2、適時插秧,深度
3、水分控制好
科學管水,機插后深水灌溉護秧苗,促進秧苗迅速長出新根。有的田塊高低不平,低處深水,高處缺水干苗,應從護理大多數稻苗出發,管好水層,促平衡生長。
4、機械打漿后注意觀察,避免厭氧時間過長及缺素情況發生,適時補充磷、鋅、鉀肥等
對缺素型僵苗,應有針對性的對癥補施肥料。如缺磷稻苗葉片細嫩,葉鞘較長,葉片相對較短,葉色暗綠或灰綠等;缺鉀時秧苗返青后生長緩慢,稻苗變矮,葉幅變窄,從老葉開始出現赤褐色斑點;缺鋅時基部葉片葉尖干枯,葉片中部出現棕色或赤褐色繡斑,出葉速度減緩新出葉細窄,稻苗明顯變矮等。可對癥施用相應肥料,緩解缺素癥狀。
5、水稻一旦出現僵苗一定要堅持淺水勤灌、遇到陰雨低溫天氣,晚上灌水護苗。做好科學管水,以提高這些營養元素的利用率,盡快促進營養失衡的轉化。促進根部發育,緩解僵苗情況,減少死苗數量。
總而言之,要想苗好、苗壯、返青、分蘗、灌漿等都順利,得到高產,保根工作一定要做好。
水稻生長所需的營養主要是依靠根系吸收的。從土壤中吸收水肥的多少,主要取決于三條:
一是須根的長短和數量;
二是每一條根上根毛的數量(根毛越多,根的吸收面積越大);
三是根的活性。須根的數量多,每條須根上著生的根毛多,根的活性就強,則吸收水肥總量就大;反之,吸收的量就少。水稻在抽穗后一般不再發生新根,因此根的數量,是靠生育前期決定的,特別是分蘗期更是根系的旺盛生長期。
可見,要使水稻在后期還能繼續吸收較多的水肥,在栽培管理上,既要在前期打好根系數量的基礎,又要設法在后期減緩根系衰老和死亡進程,以維持一定的須根數量和較強的活性,使水稻在生育后期保持強大的根系。
水稻根系若不發達,不能抗倒伏,引發早衰呢。
所以,無論從水稻促高產角度還是從水稻抗病蟲,抗倒伏角度來講都一定是以促進根系發育為基礎條件的。來源:張文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網絡,本文由水稻行情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