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澆水,是小麥種植過程中極為關鍵的一環。小麥澆水也是一門學問,大家都知道,地里干旱就需要澆水,但是這個干旱應該怎么判斷嗎?澆得好,小麥長勢號,小麥豐收就不難實現;澆不好,那可就麻煩了
一、根據小麥生長階段澆水
1、播種期
小麥播種后,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來說,土壤含水量要達到田間持水量的70%-75%為宜。如果土壤墑情不足,就要及時澆水,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蒙頭水”。這一水澆得及時,能確保種子順利發芽出土,苗齊苗壯。但要注意,水量不能過大,不然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種子通氣,阻礙出苗。
2、苗期
麥苗出土后,根系較淺,對水分的需求相對不是特別高。在冬小麥區,越冬前要澆好“越冬水”。通常在日平均氣溫降到3-5℃,土壤夜凍日消時進行。澆越冬水有諸多好處,一方面可以穩定地溫,防止麥苗凍害,就像給麥苗蓋了一層“保暖被”;另一方面能踏實土壤,減少空隙,避免冷空氣侵入根系。而春小麥區,苗期也要根據土壤墑情適時補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麥苗分蘗。
3、返青期
開春后,小麥開始返青生長,此時氣溫逐漸回升,小麥生長速度加快,需水量增大。不過,返青水不能盲目早澆。過早澆水,土壤溫度回升慢,會延遲小麥返青起身,還容易導致病蟲害滋生。一般在當地氣溫穩定通過5℃,小麥開始返青時,查看土壤墑情,若墑情差,就澆返青水,而且要小水輕澆,避免大水漫灌沖壞麥苗。
4、拔節期
這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莖稈快速伸長,幼穗分化,需水量大增。此時要確保充足的水分供應,土壤含水量應維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如果缺水,會導致小麥穗粒數減少,影響產量。但澆水也要看天,避免在大風天氣澆水,防止小麥倒伏。
5、孕穗期
孕穗期是小麥一生需水的“臨界期”,對水分尤為敏感。這個階段小麥的小花分化、花粉粒形成都離不開水,缺水將造成小花大量退化,結實率大幅下降。所以,一旦土壤墑情不足,必須及時澆水,而且要澆透,滿足小麥生長需求。
6、灌漿期
小麥灌漿期間,麥粒逐漸飽滿,仍需要一定的水分。但此時澆水要謹慎,不能澆得太晚,以免貪青晚熟,遭遇干熱風時還易倒伏。一般在小麥灌漿初期,土壤墑情較差時,澆小水,維持土壤濕度,促進灌漿,增加粒重。
二、依據土壤墑情澆水
土壤墑情是決定是否澆水的重要依據。簡單判斷方法可以用手抓一把土,能成團,落地散開,說明墑情適宜;如果手握不成團,說明土壤缺水,需要澆水;要是手握成團,落地不散,土壤濕度偏大,就暫不澆水,還得注意排水防澇。另外,不同質地的土壤保水能力不同。黏土保水性強,但通氣性差,澆水間隔可以稍長;砂土保水性弱,水分散失快,澆水要相對頻繁些;壤土的保水保肥性能適中,按照正常生長階段需求澆水即可。
三、注意澆水時間
1、冬季
前面提到越冬水的澆灌時間,日平均氣溫3-5℃,土壤夜凍日消時更佳。太早澆,氣溫高,水分蒸發快,起不到保溫效果;太晚澆,土壤凍結,水滲不下去,易造成地表積水結冰,壓壞麥苗。
2、春季和夏季
盡量選擇晴天上午澆水。上午氣溫逐漸升高,澆水后,隨著陽光照射,土壤溫度能較快回升,有利于小麥生長。避免傍晚或夜間澆水,因為夜間氣溫低,濕度大,容易引發病害,像小麥銹病、白粉病等病菌在這種潮濕環境下極易滋生蔓延。
四、澆水方式有講究
1、漫灌
這是傳統的澆水方式,操作簡單,能大面積灌溉。但缺點也明顯,用水量大,易造成水資源浪費,還可能導致土壤板結,影響土壤透氣性,使根系生長受阻。現在一般不提倡大面積漫灌,除非在水源充足且地勢平坦的地塊,偶爾采用時也要控制好水量和流速。
2、畦灌
把麥田整成畦田,水流順著畦溝慢慢浸潤土壤,相比漫灌能節約用水,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壤板結。畦的大小要根據地形、土壤質地等合理設置,一般畦長20-30米,畦寬2-3米為宜。
3、噴灌
通過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在麥田上,這種方式節水效果顯著,還能調節田間小氣候,減少病害發生。而且噴灌對地形適應性強,無論是平原還是山地都能適用。不過,設備成本相對較高,需要前期投入購買噴灌設備。
4、滴灌
滴灌是目前節水的灌溉方式,水通過滴頭一滴一滴緩慢滲入小麥根部附近土壤,精準供水,幾乎不產生深層滲漏和地表徑流,極大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能保持土壤疏松,減少雜草生長。但滴灌系統安裝復雜,維護成本高,初期投資較大,適合規模化、精細化種植的農場。
五、特殊天氣下的澆水策略
1、干旱天氣
長時間無雨干旱時,要及時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按照小麥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要求,優先確保關鍵生育期的供水,如孕穗期、灌漿期等,盡可能減輕干旱對產量的影響。
2、降雨前后
降雨前,若預報雨量較小,不足以滿足土壤墑情需求,可按原計劃澆水;若預報有大雨或暴雨,要提前停止澆水,避免田間積水過多,造成澇害。雨后要及時查看麥田,若有積水,抓緊挖溝排水,降低土壤濕度,同時觀察小麥生長狀況,如有倒伏及時扶正培土。
六、結合施肥澆水
澆水時結合施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小麥吸收。比如在返青期、拔節期追肥時,可先施肥,隨后澆水,讓肥料隨水滲透到根系周圍,便于根系吸收。但要注意,肥料不能直接接觸根系,以免燒根。像尿素等氮肥,施肥后要間隔幾天再澆水,使其有個轉化過程,避免養分流失。
小麥澆水看似簡單,實則學問多多。只有根據小麥生長階段、土壤墑情、天氣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安排澆水,采用恰當的澆水方式,才能讓咱的小麥“喝好水”,長勢好,迎來豐收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