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進入返青期拔節期,小麥的根莖部病害也將開始侵染。農戶往往忽視這一遍藥的重要性,造成后期產量的損失。返青期科學合理的用藥,是防治小麥根莖部病害的有利時機,也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節點。那么如何做好返青期的管理呢?
小麥返青、拔節期
當小麥麥苗新葉(春生一葉)長到1-2cm時小麥近入返青拔節期,這個時期是決定畝穗數和小花分化、退化的關鍵時期,也是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小麥返青、拔節期如何管理,小麥返青、拔節期管理要點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①返青期小麥管理的目標:促弱苗,防撇頭,提高成穗率;控旺苗,防倒伏;壯苗先控后促,使其穩健生長。而返青期控制倒伏又是小麥栽培的一項關鍵技術。
②拔節期管理的主攻目標:促使莖葉健壯生長,使其根系發達,進一步穩定穗數,增加粒數。待節定長,第三節開始伸長時,每畝追施5千克尿素,施后澆水。旱地小麥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待節定長,第三節開始伸長時,每畝追施5公斤尿素,施后澆水。旱地小麥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為促進小麥的早返青、年后分蘗,使其穩健生長,確保蘗壯、穗足,同時爭取后期大穗,管理上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防治小麥莖基腐病
殺菌劑可選18.7%丙環唑?嘧菌酯懸浮劑50-60毫升/畝,或17%唑醚?氟環唑懸乳劑30-40毫升/畝,或200克/升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50-60毫升/畝,或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40-60毫升/畝,任選一種兌水60-70公斤順麥壟均勻噴灌小麥根莖部,兼治小麥紋枯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重發地塊,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
2、防治小麥蟲害
返青拔節期是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莖部病害的侵染擴展高峰期,也是麥蚜、麥蜘蛛的危害盛期,要選用對路藥劑進行防治。防治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莖部病害,可選用井岡霉素、噻呋酰胺、三唑類藥劑;防治麥蚜,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噻蟲嗪等藥劑;防治麥蜘蛛,可選用阿維菌素、聯苯菊酯等藥劑;對于未經種子處理的麥田,返青后地下害蟲為害死苗率達10%時,可結合鋤地用辛硫磷配成毒土撒施;注意提前做好小麥條銹病等重大流行性病害的預防控制。
3、化學除草
麥田一般采用化學除草方法,其用工少、效益高,噴藥時間應控制在返青后至拔節前,拔節后禁止用藥。一般選擇在中午11-14點噴藥,要求溫度10℃以上。噴藥應噴全、噴勻,嚴禁重噴、漏噴。
對以播娘蒿、薺菜、麥瓶草、婆婆納等闊葉類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5%雙氟磺草胺懸浮劑每畝5-6克,或10%唑草酮水分散粒劑每畝15-20克;
以豬殃殃為主的麥田可選用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每畝60-65毫升;
以雀麥、野燕麥、硬草、看麥娘、多花黑麥草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每畝2-4克,或5%唑啉草酯乳油60-80毫升;
如果以節節麥為主,一定要選用含甲基二磺隆成分的除草劑,比如3%甲基二磺隆懸浮劑每畝25-30毫升或者復配制劑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劑每畝15-25克。以上農藥均兌水30公斤后均勻噴霧。
4、追肥
對旺苗麥田,返青至起身期采取鎮壓或深鋤斷根,抑制分蘗滋生,旺長嚴重地塊可鎮壓2—3次;也可在起身期進行化學調控,適度控制生長預防后期倒伏;推遲春季肥水管理,在拔節后期追肥澆水,一般畝施尿素10—15公斤。
對冬前過旺、返青后有脫肥現象麥田,在拔節前期或中期因苗追肥澆水。對弱苗麥田,開春后及早中耕劃鋤,提溫保墑、促苗早發;返青到拔節期結合春灌分別追肥二銨或尿素,或借助春季降雨(雪)追肥以促進小麥生長,一般畝追施二銨和尿素總量不超過15公斤,要避免澆水過早導致地溫低而延遲返青。
對于壯苗麥田,于起身后期至拔節期因墑灌水追肥,一般結合澆水畝施尿素8—12公斤,促進小麥穩健生長。對無灌溉條件麥田,應在小麥返青后至起身期趁墑畝追施尿素10—12公斤,并配施適量磷酸二銨,促春生分蘗早發快長。
5、澆返青水
澆返青水要看地、看苗靈活掌握。若冬前未澆冬水或冬灌偏早,返青時比較干旱的麥田,則可適當早澆返青水,但水量不宜過大,更不能大水漫灌。若冬水澆灌適時,麥苗生長健壯的麥田,則可適當晚澆返青水;晚播麥若墑情較好,也應晚澆返青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返青。澆返青水的具體時間一般為2月下旬-3月上中旬。
6、麥田控旺
是否進行控旺,因品種和長勢而異。長勢較弱、生長緩慢的麥田控旺要看后期長勢酌情開展。對于播種量大、年后長勢快的是控旺的好時機。對麥田進行控旺,是為了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防止后期倒伏。
以上就是小麥返青、拔節期如何管理,小麥返青、拔節期管理要點的相關知識,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是小麥以營養生長為主轉向以生殖生長為主的重要時期,是決定小麥單位面積穗數和穗粒數的關鍵時期,也是調控小麥群體的后時期,因此農民伯伯要注意加強相關的病蟲害管理,從而為小麥高產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