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描述
【產品說明】:
無機銅-原植銅-原值生物
原子銅介紹:
原子銅制劑是將銅以原子級精度分散地固定在無機載體上,且在農業生產中可以直接使用的殺菌物質。金屬材料的應用主要有三次飛躍:拿銅來說,銅是人類早使用的一種金屬,次飛躍是大約在公元前9000年人類就已經使用銅飾品,這個階段使用的是塊體金屬材料;第二次飛躍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研究納米金屬材料,相較于塊體金屬材料,納米金屬材料具用更大的比表面積和更高的性能等優勢,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而納米金屬包含10-1000個原子,仍然存在原子間接觸,因此還會導致材料浪費,同時性能具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第三次飛躍是從2011年開始,科學家們通過攻克單原子催化的合成技術和原位表征技術難點,開始逐步實現了原子級金屬材料的應用。原子級金屬材料中幾乎每個金屬原子都具有活性,理論上它們的利用率無限接近于100%,可以實現工業應用的減量化。此外,相較于金屬塊材和納米材料,由于材料尺度接近極限的縮小所引發的量子限域效應,原子級金屬材料往往表現出迥異于前兩者的物理化學特性。
在此背景下,一種可替代傳統農用銅制劑的原子銅制劑產品,經過一系列抗菌實驗驗證,由原植生物于2023年正式發布。它的誕生,將極大提高人類在農業生產中應對植物病害問題的能力。
原子銅原理:
1克塊材銅包含約95萬億億個銅原子,1單位納米銅包含約10-1000個銅原子。利用前二者制成銅制劑后,其被包覆的銅無法直接接觸病菌,從而導致銅原子的嚴重浪費。原子銅制劑中,銅原子分散程度極高,因而具有的活性面積和的反應精度,程度提高了抗菌殺菌的效果。當銅以原子級精度分散地在負載于無機載體上時,載體與銅原子接觸表面的惰性特征導致銅的外層電子向反方向突出產生(Punctureeffect),從而使得銅原子的暴露面具有極強的氧化性,進而催生高濃度的活性氧以殺滅病菌。原子銅制劑可以釋放微量的銅離子,破壞病菌細胞膜和生物大分子。
原子銅產品特點:
一,
傳統銅制劑殺菌效果雖好但同時也破壞植物生長,原子銅制劑主要有兩點:1.原子銅可以將有效濃度控制在只殺死病菌而不破壞植物的范圍內;2.原子銅通過配位鍵連接在無機載體上,從而進一步降低了銅的釋放和植物的內吸。
二,高混配性
大多數農藥呈酸性,不能與堿性銅制劑混用,需分開施用,而原子銅制劑pH呈中性,可以與pH4-11的農藥、肥料任意混配,大量減少畝用人工成本
三,使用方便
傳統銅制劑如波爾多液、王銅等使用程序復雜,而原子銅制劑作為干懸浮劑具有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加上其高混配性特征,極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四,高效性
傳統銅試劑的殺菌方式是觸殺型,而原子銅制劑的殺菌方式除了對病菌的接觸式破壞外,還可以利用銅原子暴露位點的高氧化性產生活性氧以殺滅細菌;同時,原子銅制劑中銅的原子級分散促使制劑具有極高的殺菌活性面積和反應精度,極大提高了殺滅病菌的效果。
五,不易產生耐藥性
原子銅制劑的殺菌機制是多位點殺菌,同時銅本身就作為病菌營養元素存在,因此病菌極難產生耐藥性。
六,高穩定性
原子銅僅由一個原子組成,具有高度的熱穩定性和結構穩定性,同時不存在晶粒尺寸、形貌、晶面結構等的影響,因此可以維持其催化活性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七,廣譜性
由原子銅制劑殺菌機理決定,其破壞的不是某一類特定蛋白,而是細胞的基本組成元件,如細胞膜的磷脂,蛋白質的二硫鍵,細胞氧化還原狀態等等。
八,
原子級材料制備可使銅用量降低70%以上,同時原子銅通過配位鍵負載在無機載體上,因此植物和土壤的金屬殘留極大降低,節約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