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建設的國家油菜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獲悉,2017年度我國油菜含油量和硫苷含量均達到歷史水平,表明我國油菜籽品質得到了穩步提升。據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提供的2007—2017年全國油菜籽品質普查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商品油菜籽平均含油量為43.83%,較體系建設之初的2007年提高2.04個百分點;硫苷平均含量32.46μmol/g(餅),較2007年降低21.56μmol/g(餅),優于國際雙低標準。
“七大行動”助推“六個轉變”
2007年以來,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針對制約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長期圍繞“優質、高產、高抗、高效”的發展目標,通過實施產業維護行動、產業競爭力提升行動、健康食油推介行動、產地加工升級行動、多元化開發深化行動、合理輪作促進行動、崗站與企業對接行動的“七大行動”,推動實現了從以手工生產為主向全程機械化轉變、從單純的重視高產向全產業鏈綠色高產高效轉變、從單季油菜的綠色高產高效向周年可持續的綠色高產高效轉變、從傳統的混合加工被動消費向專用品種綠色高效加工個性化健康消費轉變、從單一的油用向多元化開發轉變、從主要服務生產向服務生產和服務消費者并重轉變的“六個轉變”,從技術和市場兩個層面推動油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產業鏈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日益成熟
先后攻克了高油高產多抗機械化油菜新品種、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技術、機播機收適度管理栽培技術、全營養緩釋專用肥、油菜無人機田間高效管理技術、油菜結角層新型化學干燥技術、高效低損聯合收獲技術、油菜菌核(秸稈)快速腐解技術和油菜籽綠色高效加工技術等貫通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綠色高產高效關鍵技術,建立了油菜全產業鏈綠色高產高效關鍵技術集成模式,于2017年5月在湖南沅江舉辦了現場觀摩會并在2017年秋播時由各試驗站進行了示范推廣,效果顯著。據機械化崗位專家測算,2017年我國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超過50%,相較2007年提高30個百分點左右,油菜機械化生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新品種選育成果豐碩
按照產業需求導向,選育出一系列高產、高效、高抗油菜新品種。其中,“中油雜19”作為全產業鏈綠色高產高效關鍵技術集成模式核心技術之一,在沅江示范區平均畝產186.98公斤,比對照增產63.56%。菌核病發生率和病指分別比當地對照降低51.34%和48.35%。含油量超過50%,現場物理壓榨每百公斤菜籽實際產油42.67公斤,比當地品種34.8公斤增產22.61%。示范區單位面積實際產油量比當地對照翻了一番,比較效益十分突出。同時育成了國內首批具有應有價值的抗根腫病油菜品種“華雙5R”和“華油雜62R”,2017年在湖北、四川等地進行了示范推廣,為我國有效抗擊油菜根腫病的蔓延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
產地加工技術取得突破
針對菜籽油加工產業面臨的品質低、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低等技術難題,通過集成油料脫皮(殼)、調香、低殘油低溫壓榨和低溫物理煉制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加工技術和裝備,研制出了日處理量2噸、5噸、10噸等不同規模的高品質濃香菜籽油7D產地綠色高效加工技術和裝備,生產的高品質濃香菜籽油香味濃郁、色澤純正、口感,并富含多種活性功能營養成分,已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建立了多條生產線。
產業多功能技術開發同步推進
針對油菜用途多、適應性廣等特性,積極推進了飼用、肥用、觀賞等油菜多功能開發技術研究與示范,篩選出飼油2號等耐鹽、高產飼料油菜品種,肥用油菜新品種油肥2號已進入新品種登記環節。同時,開展了油菜花期延長技術研究,為油菜觀光旅游提供了技術支撐。體系還通過與蜜蜂體系合作開展“油菜蜜蜂授粉技術研究”,為“花蜜共生”技術研發夯實基礎。
近年來在國家取消托市收購政策支持等不利情況下,我國油菜生產依然保持了穩中有升的良好勢頭。2017年,國內油菜籽市場收購價低開高走,均價達2.6元/斤左右,較2016年增長12%,有效和提升了油農效益,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進一步得到提高。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