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農業部“關于啟動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等相關通知精神,按照國家土壤質量數據中心統一要求和部署,結合重慶土壤質量與植物保護監測基準站監測任務與考核指標,更好地完成國家土壤質量和植保的監測任務,全面推進重慶土壤質量以及植物保護監測基準站監測站點建設、啟動各項監測任務,規范監測方法和數據采集標準等工作,我院作為重慶土壤質量和植保2個學科任務的牽頭單位,于8月29-31日分別主持召開了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監測任務重慶市植保和土壤質量監測工作培訓會。基準站領導劉劍飛、基準站管理辦公室主任任桂英、技術負責人謝永紅副所長,以及來自院果樹、資環、茶葉、玉米等研究所和重慶市渝東南農科院、重慶三峽農科院等各監測站點分管領導、監測站站長、監測人員等共20余人參加了會議。
農業基礎性長期性工作共涵蓋10個學科領域,分別是作物種質資源、土壤質量、農業環境、植物保護、畜禽養殖、動物疫病、農用微生物、漁業科學、天敵等昆蟲資源和農產品質量。這次培訓的主要目的是明確各參與單位的具體任務與開展方式,討論監測數據系統構建等問題。會上,重慶土壤質量監測基準站領導劉劍飛對重慶土壤質量監測工作作了詳細的布置,提出新的要求,技術及行政協調負責人謝永紅就重慶土壤監測業務、基準站建設標準、基準站工作規范進行了培訓,各參研人員對基準站建設標準、工作規范展開了積極討論。蔬菜花卉所資源研究室主任張誼模研究員和吳霜博士,傳達了國家植保數據中心分配給重慶的監測任務,參研人員共同學習了植保數據中心2017年工作會專家授課內容,并就本市具體監測的20種蟲害、10種病害和2種草害及其監測規范和方法展開了討論。8月,重慶土壤質量監測基準站正式成立,成為國家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區域監測站點之一,設置九龍坡、江津、永川、涪陵、萬州、石柱6個監測點,以長期服務國家土壤質量數據中心、解析區域山地紫色土壤質量演變驅動機制為研究目標,重點開展糧田、菜地、果園、茶園及機械化作業大田土壤質量監測及優化施肥定位試驗。9月,重慶市植保數據監測項目正式啟動,大家表示將積極開展調查、記錄并圓滿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及時向農業部上傳數據。期間,院農業工程研究所為“農用微生物”檢測收集評價中“能源微生物”監測工作的承擔單位,赴北京參加了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持的相關培訓。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