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是用塑料薄膜覆蓋搭起來所種植的蔬菜,目的是調節棚里的溫度,這樣能符合一些蔬菜的生長,也就是人為的為蔬菜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對大棚蔬菜的施肥也尤為重要,以下有五大條件:
1、實施配方施肥
根據不同蔬菜的需肥特點和土壤供肥狀況,確定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適宜用量與相應的施肥技術。大棚蔬菜對氮、磷、鉀的需求期分別為:黃瓜在種植后75-140天,番茄在30-52天,甜椒在30-60天。其他蔬菜對微量元素雖說需要量極少,但必不可少,使用微肥葉面噴灑,應把好用量標準。注意葉菜不要葉面噴肥,以免增加硝酸鹽含量。
2、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
氮肥是蔬菜生產中不可缺少的肥料,但不能過量施用。要使蔬菜達到國家和國際規定的無公害標準,必須降低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要減少氮肥的施用量,應根據不同蔬菜需肥量而定,一般每畝以10-12公斤純氮為宜;氮肥要深施,并要與磷、鉀肥配合施用或施用三元復合肥,施后要及時蓋土,采用化肥插管滲施或結合膜下滴灌施入根部,減少流失,提高利用率,收獲前20天停止追施。
3、禁止施用硝態氮肥
硝酸銨、硫銨,硝酸磷肥、硝酸鉀以及含硝態氮的復混肥,施用后容易使蔬菜積累硝酸鹽。此外,不宜施含氯化肥如氯化鉀、氯化銨等,氯離子能降低蔬菜中的淀粉及糖含量,使品質變差,產量降低,而且殘留于土壤中易造成土壤脫鈣,引起板結。硫酸鎂、硫酸銨等肥料,施入土壤中,分解出的硫酸根離子,不易被蔬菜吸收而留在土壤中,危害蔬菜生長。禁止施用碳銨,因易揮發大量氨氣,易引起氨害。
4、施用生態有機肥
施用畜禽糞便經過發酵生產的生態有機肥,如果有針對性地配以不同元素,便會形成系列專用肥。生態有機肥的有機質含量可達45%,對蔬菜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鉀的作用,還能分解農藥及化肥的殘留物質。春、夏、秋季5-6天即可發酵成熟,冬季需要7-10天成熟。一般堆1-3天,堆內溫度上升到80℃,可殺死大腸桿菌和蟲卵,消除雞糞的臭味,以后堆肥變松散、干爽,長滿白色菌絲,兩天后即可發出一種酒曲香味。5、限制使用激素
有些菜農不講蔬菜的品質,為了追求高產、早熟、早上市,施用赤霉素、乙烯利、多效唑等激素催長、催熟,大大降低了蔬菜的品質,人們長久食用對身體健康不利。
只要做到以上五點,相信大多數的蔬菜種植戶種植的蔬菜品質都會有所提高,產量也增加不少,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