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植物體內含有能殺蟲的物質,可以作為殺蟲劑來使用。那么什么才是植物源殺蟲劑呢?
我國古代就有用艾蒿來熏蚊蠅、用藜蘆、百部根煎汁、魚藤等作殺蟲劑。古代波斯人也有用除蟲菊花、煙草浸水浸出液防治害蟲。后來人們發現雷公藤、苦參、烏柏、龍葵、鬧羊化、印楝、苦楝、川楝等多種植物都有殺蟲作用。
除直接利用含有殺蟲物質的植物某些部位,如除蟲菊的花、魚藤的根粉碎成粉狀或用水浸出液作殺蟲劑外,還可用化學方法將植物中所含的殺蟲物質提取出來,加工成某種劑型當商品出售,如魚藤酮乳油、煙堿水劑、苦參堿水劑、茴蒿素水劑等。
通常植物中殺蟲物質的含量甚少,因此靠種植殺蟲作物作為商品殺蟲劑的來源并不經濟。把植物中殺蟲物質分離出來,弄清它的化學結構,再進行人工模擬合成同它類似的化合物,并使新合成的化合物開發成殺蟲劑,就成為研究殺蟲植物的一個重要方面。擬除蟲菊酯殺蟲劑就是模擬除蟲菊花的除蟲菊素而開發出來的。
以上直接用殺蟲植物的某些部位作殺蟲劑,把殺蟲植物中殺蟲物質提出來加工成商品殺蟲劑,和模擬殺蟲植物中殺蟲物質的化學結構人工合成與其相似的殺蟲劑,統稱為植物源殺蟲劑。
植物源殺蟲劑有如下特點:
1、植物資源豐富,就地取材,使用方便。
2、易降解,對農產品、食品和環境無污染。
3、對作物,一般不會產生藥害。
4、不同植物源殺蟲劑的有效成分和殺蟲機理不同,不易使害蟲產生抗性,并適合深入開發新的殺蟲劑。
5、但目前植物源殺蟲劑靠大量人工栽培,與農業生產存在資源競爭。
雖說植物本身就有殺蟲的功效,但是效率太低,含量很少,所以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就把植物里面的殺蟲物質提煉出來,研究新型的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