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大田經濟作物,而枯萎病是豌豆種植過程中一種令人頭疼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豌豆減產減質,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豌豆枯萎病的有效防治技巧,供大家參考使用。
豌豆枯萎病又稱尖鐮刀菌萎凋病,主要發生在土溫較高和較干燥的地區。是維管束病害。病株地上部黃化,矮小,葉緣下卷,由基部漸次向上擴展,多在結莢前或結莢期死亡。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菌絲、厚垣孢子或菌核在病殘體、土壤和帶菌肥料中或種子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主要分布在o一25cm耕作層,翌年種子發芽時,耕作層病菌數量迅速增多,其初侵染過程是:在接種24小時局,豌豆尖孢鐮刀菌從豌豆幼苗根部的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根毛區、根毛和根毛后區均可成功侵染。但各侵染區的情況因細胞壁的木質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當菌絲從根冠、分生區和幼根毛等薄壁細胞組織侵入時,菌絲形態未見異常變化,可從細胞間隙或細胞壁直接侵入,通常菌絲頂端呈錐形,寄主細胞反應亦不明顯,有時可見寄主細胞壁內側原生質有顆粒狀抗性物質產生。而當菌絲從伸長區、根毛區、根毛后區及木質化根毛侵入時,通常菌絲頂端明顯膨大呈“頭狀”,附著于寄主細胞壁上,后產生一個極細的侵入絲,穿透木質化的細胞壁而進入寄主細胞,當侵入絲進入細胞壁后呈卵形膨大,迅速殺死寄主細胞,后進一步向內部細胞侵入。初侵入有時可見寄主細胞在菌絲侵入點上產生一個乳狀突起(Papilla),阻止菌絲進入。當菌絲進入寄主體內從一個細胞進入另一個細胞時,薄壁細胞亦可直接侵入,木質化細胞在菌絲通過細胞壁時明顯縊縮。該病屬弱寄生性一環境主導作用發生型病害,病原寄生性不強,寄主植物由于受到不利環境條件的影響,其生理生化代謝受到干擾和破壞,致原有的抗性減小而感病。外界條件變化對其發生有明顯的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病害不會發生,只有在低溫、濕度過大,持續時間長的情況下才會發病。
【防治方法】:(1)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不要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改良土壤。(2)合理澆水,雨后及時排水,防止土壤濕度過大,必要時進行中耕,使土壤疏松,創造根系生長發育良好的條件,使豌豆向抗病方面轉化。(3)實行輪作豌豆根系分泌物對翌年植株根瘤菌活動及根系生長有影響,故忌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