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進入開花期后,就馬上步入了長達50天的花鈴期,這個時期對棉花而言,是很重要的。因為此時的棉花是很需要肥料的,而后棉花產量的高低也是由這個時期決定的。你知道你在種植的過程中,常犯哪些錯誤嗎?以下是我的一些總結,供參考。
一、施肥量偏少。
棉花花鈴期大體從 7月上旬到 8月下旬,歷時50~60天,是棉花生育期中長的一個階段,也是棉花形成經濟產量的重要時期,因此,該期棉花需肥量多。一般花鈴期對肥料的吸收量占總需肥量的70% ~80% 。鑒于此,在增施底肥的基礎上要重施花鈴肥。有的棉農沿用畝追尿素10~15公斤的追肥習慣,怕施肥多了造成棉花瘋長。由于肥料限制,使棉花產量徘徊在200~250公斤的水平。如果要想達到畝產300公斤以上的高產水平,花鈴期畝追施尿素一般不少于20公斤,這樣才能滿足高產棉田的需求。如果底施磷鉀肥不足,可與氮肥混合追施,以提高肥效。
二、追肥偏晚。
過去一直沿用花鈴肥在進入結鈴期、下部坐住1~2個大鈴時追施,實際已晚。根據棉花生育特性,花鈴肥的追肥時間,應提前到初花期,初花期是從棉田開始見花到第四個果枝開始開花的一段時間內,結合化控追肥,做到下促、上控。 花鈴肥一次性追施肥量較大時,可分兩次進行,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花鈴盛期。
三、澆前追肥。
不少棉農在追尿素時,總愿在澆水前進行施入,或者聽到天氣預報第二天有雨,急忙把肥追到地里,這其實是一種誤區。澆前或雨前追肥有兩種害處,一是容易造成養分流失,二是往往造成肥害,尤其追施尿素后突然澆水或遇雨會迅速溶解,使土壤濃度局部增高,使棉株對養分不但不能吸收,反而形成倒流,造成局部突然蔫萎、死亡。因此花鈴肥宜澆后或雨后開溝深施為好。
四、蓋頂肥過晚、過量。棉花追施蓋頂肥對保住早秋桃、增加晚秋桃有明顯作用,但追肥不能過晚、用量不能過多,追肥時間在7月下旬至8月初,每畝追尿素5~ 7.5 公斤,過晚、過量不僅容易造成貪青晚熟,還容易造成早枯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