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的需肥數量與樹齡的增長、結果量的增減及環境條件有變化等方面有關。因此要看樹施肥,看地施肥。
(1)根據樹體大小確定施肥量:定植的一年生小樹,每年分春秋兩次施入50公斤左右基肥。并追施0.1公斤的復合肥,以后逐年增加。待果樹開花結果后每株可秋施50公斤左右的有機肥,有花前或幼果膨大期追施氮、磷、鉀等復合肥0.5公斤~1公斤。
(2)根據產量確定施肥量:盛果期樹如果每畝產果600公斤~1000公斤,要施入糞尿2000公斤~2500公斤,尿素25公斤~30公斤,鉀肥20公斤~30公斤,磷肥40公斤~60公斤。
(3)根據物候期確定施肥種類和數量:①施肥時間:9月中下旬~10月上旬;物候期:果實采收后,花芽分化后期;施肥量:每株施入畜糞50千克~100千克花前肥。②施肥時間:4月上旬;物候期:花芽萌動至開花前;施肥量:每株施0.5千克~1千克化肥或腐熟人糞尿25千克幼果肥。③施肥時間:5月下旬~6月中旬;物候期:幼果和新梢迅速生長;施肥量:每株施0.5千克化肥,葉面補肥。④施肥時間:5月下旬~8月末;物候期:果實生長、花芽分化、新梢生長;施肥量:結合打藥加入0.5%的尿素或復合肥。
一、根系特點
李樹的根系為淺根系,大部分是吸收根,多分布在20~40cm的土層內,水平根的分布范圍通常比冠徑大1.2倍。具體分布范圍與品種、環境條件關系較大,如在土層深厚的沙土地,垂直根系可達6米以上。
樹體營養物質的積累與根系活動密切關系,根系也受地上部分各器官活動的制約,因此根系多呈波浪式生長。一般幼樹在全年之內出現3次發根高峰。春季隨地溫上升根系開始活動,當溫度適宜時出現次發根高峰,這次高峰主要靠消耗上一年貯存的營養物質進行。隨著新梢生長,養分集中供應地上部,根系活動轉入低潮。當新梢生長緩慢果實尚未迅速膨大時,此時出現第二次發根高峰,這次消耗的養分是當年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以后果實膨大、花芽分化而且溫度過高,根系活動轉入低潮。
成齡李樹,全年只有2次發根高峰,春季根系活動后,生長緩慢,直到新梢生長快要結束時,形成次發根高峰,這是全年的主要發根季節,到了秋季,出現第二次發根高峰。
二、營養特性
果實發育時間短,要求施肥質量高:李在果樹中是成熟期較早的果樹,早熟品種從開花到采收僅有80~85天。李果比其它果樹果實小,促使李樹增大果個的措施除了疏果與修剪之外,主要靠合理施肥來調節。
對氮肥非常敏感:據日本山梨縣果樹試驗場試驗研究,缺乏氮素可是李樹生長量大大減少,而同等條件下,對梅、枇杷、橄欖等樹種的影響遠不如李樹。依據生長發育需要適期分別施肥:為提高施肥效果,應根據李樹生長發育的需要,分別施入不同的肥料。以基肥為中心的磷、鈣、鎂肥,要一次性施入。但對樹體生長和果實膨大影響較大的氮、鉀,則應把年施肥量的一部分轉為追肥施用。
三、施肥技術
1、基肥:基肥是較長時期提供給果樹養分的基本肥料。秋施基肥比春施好,早秋比晚秋或冬施好。這是因為,早秋施肥,根系正值生長高峰,斷根容易愈合生長,肥料腐爛、分解時間,礦質化程度高,可及時為果樹吸收利用;還可以提高土溫,減少根系凍害;部分肥料可以當年被樹體吸收,有利于有機營養的制造貯藏。這對滿足果樹萌芽、開花、坐果和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基肥多選用遲效性有機肥料、平衡型復合肥肥料,施肥時有機、無機肥料混勻,開溝深施。
2、追肥:由于基肥多為長效型肥料,發揮肥效平穩而緩慢,當果樹需肥急迫時期,必須及時補充肥料。所以,追肥又稱補肥。追肥的時期和次數與氣候、土質、樹齡等有關。李樹常用的是花前追肥、花后追肥、果實膨大期追肥、采后追肥等。前期選高氮復合肥,后期選高鉀復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