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裂果是生長后期常見的問題,是果肉生長速度大于果皮生長速度,而出現的果開裂現象。生產中常見的有:西紅柿環裂和縱裂。環裂,即圍繞果背出現一圈圈的細小橫向的裂口。縱裂即圍繞整個果面出現細小的縱向裂口。
造成西紅柿裂果的原因主要四個,專家提醒菜農朋友要針對這四個原因,管理上及早采取措施防止西紅柿裂果。
一是噴藥濃度偏高,果實也容易出現裂果。噴藥時溫度偏高或噴藥是時間安排在中午,藥夜揮發快,致使果面殘留的藥滴濃度迅速變大,在的“刺激”下,果皮也容易生裂口,形成裂果。因此,噴藥選擇在上午9時-11時,果面消露后。配藥時按照農藥的酸堿性,科學復配。不要為講求防病,亂配農藥,導致出現藥害,而致使西紅柿裂果。
二是摘果過晚。果實后熟期有一個膨大的時間段,若不及時摘果,容易出現縱向的細小裂口;若摘果過晚即常說的“太熟了”,則會出現從果柄處向下延伸的長裂口。所以要在果實達到商品形時及時摘除。
三是肥水供應不均勻。西紅柿點花后7-20天是果實是迅速膨大期,需要進行充足的水肥供應,以提高產量。若出現旱澇不均,果實容易出現環裂現象。因此,西紅柿進入膨果期后,根據大棚土壤情況,及時追肥澆水,不過干過濕,不大水大肥。
四是放風不適宜:大棚晝夜溫差大,果面、葉片易出現結露現象。若果面結露較多,早上突然放風,果面水分迅速蒸發,易出現菜農說的“風掃了果”的現象,表現為果面環裂。因此,一定要適時放風。很多菜農認為,西紅柿的環裂與小黃過的皸皮相似,等果實表面的露珠消失后再放風,可有效避免。專家建議菜農在上午溫度為27℃-28℃時,果面結露消退后再通風,有利于減少裂果。遇到大風天氣時,要避免風直吹西紅柿果實,也可有效減少裂果。
五是品種特性:一般來說,果皮偏厚、耐運輸的品種,環裂稍微差一些;果皮薄的品種則要嚴重一些。因此,選擇品種關鍵,要選擇果皮厚、耐運輸的抗性品種。
其他參考答案:
(1)要選擇抗裂性強的番茄品種,一般厚皮、長果型、葉片大、果型小的品種抗裂性較好;
(2)加強栽培管理,施足有機肥,適時追肥,不可偏施和過量施氮肥,適量增施磷、鉀肥,實行配方平衡施肥;
(3)提高土壤的保水力,保持均衡供水,天旱時要灌水,但應速灌速排,雨天應及時排積水,土壤濕度保持80%左右,防止暴干暴濕;
(4)整枝摘心不宜過早,打底葉不要過狠,注意果穗上方留2~3片葉,讓果穗隱藏在枝葉之間,能避免陽光直曬引起裂果;
(5)在番茄開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可噴灑0.1%氯化鈣、0.1%硫酸銅或0.1%硫酸鋅溶液作為葉面肥補充鈣等微量元素,15天噴一次,噴2~3次,這樣可提高植株的抗熱性,對預防裂果有一定的作用;
(6)在結果期,果實接近成熟時,用85%比久(B9)可溶性溶液噴灑葉面,有增強果實的抗裂性的作用;
(7)一旦發現裂果應及時摘除,以免消耗水分和養分的供應,也避免病蟲害的侵染;
(8)雨季或大雨前要及時采收。
回答者:老實巴交的農民 2014/4/30 15:37:42
(1)苗期溫度低。在花原基分化期遇到10℃以下低溫,使子房壁細胞發育不全造成裂果。西紅柿在幼苗期的2片真葉以后,果穗上的花原基就相繼開始分化,花原基分化期要求適溫是18-20℃,夜間為11-15℃,所以在兩葉期以后的幼苗期溫度不能長期低于10℃以下。可是在生產實踐中,一些菜農看到西紅柿幼苗能忍受3-8℃低溫,就誤為西紅柿幼苗不怕低溫。特別是某些菜農,為了趕早,提前播種育苗,又長,采用3-5℃的低溫控苗,這就為裂果埋下了禍根,發生大面積裂果,造成嚴重減產減收。
(2)氮肥施用過量。另外生長期大量施用氮肥,而磷鉀肥不足或二銨施用過量,而影響鈣硼的吸收和氮磷過量而鉀肥不足及長期處于超過30℃以上的高溫管理,也是引起臍部裂果的原因之—。
(3)用法有誤。棚栽西紅柿在使用保花保果時,重復點花和濃度不當也會造成裂果。
回答者:老實巴交的農民1 2014/4/30 15: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