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施用肥料還是農藥,都有一個度在控制著,施的多了,會導致營養過剩;而少了,又會營養不良。那一畝地到底該用多少肥料呢?怎么才能估算出來呢?面對這個問題,現在不用擔心了,詳情請向下看。
目前,一般用目標產量法來確定用肥量,即通過土壤測試確定土壤提供的養分,從形成目標產量所需養分量減去土壤提供的養分量,其差額就是需要用施肥來補充的養分量,計算公式如下:
施肥量(公斤/畝)=(目標產量×單位收獲養分吸收量-土測值×0.16)÷(肥料利用率×肥料養分含量)
0.16:用土壤養分含量換算成每畝地耕層所能提供的養分量的系數。
一般肥料利用率N按30-40%計算,P按10-25%計算,K按40-60%計算。
例如:計劃每畝收獲水稻500公斤,每收獲100公斤水稻需純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1.3公斤,氧化鉀3.3公斤,測得該地塊中氮含量為50ppm,有效磷為20ppm,鉀為80ppm,則為形成目標產量需:
純N=500/100×2.4-50×0.16=4公斤
P=500/100×1.3-20×0.16=3.3公斤
K=500/100×3.3-80×0.16=3.7公斤
如果肥料利用率N按30-40%計算,P按10-25%計算,K按40-60%計算,則需施入:
純氮4÷40%=10公斤
磷3.3÷25%=13.2公斤
鉀3.7÷50%=7.4公斤
如果用單元素肥料,如氮肥用尿素補充,磷用過磷酸鈣補充,鉀用硫酸鉀補充,則需施入:
尿素10÷46%=21.7公斤,
過磷酸鈣13.2÷12%=110公斤,
硫酸鉀6.5÷50%=13公斤。
如果施入艷陽天硫酸鉀復合肥,需先用需肥量少肥計算。然后添加其它兩種肥,如果施用N:P:K=15:15:15的復合肥,則該地塊應施這種復合肥7.4÷0.15=30公斤,再補充:
尿素(10-30×15%)÷46%=12公斤
過磷酸鈣(13.2-30×15%)÷12%=72.5公斤
注:
1、當計算結果為負數時,即土壤的供肥能力較大,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該養分的加入量。
2、豆科作物有固氮能力,在設計方案時應考慮少施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