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防治依據及方法
發布時間:2014/3/6 17:54:26 瀏覽次數:2636次 文章來源: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病菌可侵染玉米幼苗、莖節、腋芽、雌穗、雄穗、葉片和根的幼嫩分生組織,形成形狀、大小不同的瘤狀物。病瘤初為白色,內部亦為白色,肉質多汁,迅速膨大后逐漸變黑,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雄穗上部分小花受到侵染,則長出囊狀或角狀的小瘤,常數個病瘤擠在一起,穗軸上生病瘤后,引起穗軸屈折,呈各種畸形。
(1)品種抗病性差異明顯,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是防治黑粉病的根本措施。
(2)玉米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播種前,田間病株殘體,減少越冬菌源。堆漚有機肥要經過高溫發酵。
(3)撟病田實行2~3年輪作,加強肥水管理,特別是抽雄前后不要受旱。去雄前摘除田間病瘤。
玉米黑粉病是由黑粉菌引起的危害玉米穗部的真菌病害。常見的種類有瘤黑粉病和絲黑穗病。其中瘤黑粉病遍布在世界各玉米產區,在我國也有廣泛分布。當黑粉菌侵染玉米植株的腋芽、葉片基部、雌雄穗等具有分生能力的地上部分后,會隨著上述各個結構迅速生長,在侵染部位形成大大小小的病瘤。病瘤初呈銀白色,有光澤,內部白色,肉質多汁。過一段時間后,病瘤表面變暗,略帶淺紫紅色,內部則變灰至黑色,失水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由于黑粉菌菌絲擴展距離不大,基本上是局部侵染,如果雌穗上半部出現病瘤,其余部分還能夠結實,這一特征是黑粉病與絲黑穗病的主要區別。防治上述病害的主要措施是:選育抗病良種;清潔田間和實行輪作,及時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加強田間管理;防治,如用多菌靈、五氯硝基苯等殺菌劑拌種、浸種或藥土蓋種等。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