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施用化學肥料,導致了土壤惡化,很多土壤都生病了,但是農夫并不知道這些,單純的以為是土壤營養不夠而更加拼命的撒肥料,拼命撒化學肥料,撒掉的不僅是你的錢,還有你這茬和下茬莊稼的命。那么土壤病了,應該怎么辦?首先你要清楚常見易發的土壤問題主要有4個方面。
一、土壤物理性狀的惡化。
土壤的一個物理結構叫做“土壤團粒結構”,即土壤是由一個小團一個小團構成的,形象來說就像蚯蚓糞一樣。好的土壤團粒結構既通氣,又保水保肥,而且還有抗旱的作用。
如果團粒結構受到破壞,構成它的小分子團就不存在了,土就成了面兒狀的,堆積到一塊,就容易造成土壤的板結。很多農民以為土壤板結就是單純的土壤變硬了,實際上是因為土壤物理結構遭到了破壞,才造成了板結。
二、土壤化學性狀的惡化。
1.土壤酸化
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不同地區土壤pH值不同,以河北土壤為例,應該是中性偏堿,pH值7-7.5左右。
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酸性的,尤其是一些小廠家生產的化肥質量不過關,酸性程度更嚴重。
本來化肥就是一個強酸弱堿鹽,長期大量使用,就會造成土壤酸化,ph值降低。有些地區的土壤pH值,甚至下降到4左右,這說明土壤已經酸化的特別厲害。
2.土壤鹽漬化
化肥本身就是一個無機鹽,由鹽離子構成,比如硫酸鉀會分解成K+和SO42-,K+,K+能夠被作物吸收,但是SO42-就殘留到土壤中了,氯化鉀也是同樣的道理。過多的離子殘存到土壤之后,導致土壤含鹽量過高。
三、土壤生物性狀的惡化
土壤中富含微生物,各種微生物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健康的土壤生物性狀是比較好的,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當我們不斷種植,不斷加入化學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開始慢慢失調,即有害菌的數量越積累越多,有益菌的數量越來越少。
隨著種植年數的增加,根部病害會發生會特別厲害,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到***后即使再怎么施肥,產量也上不去。菜農往往只注重施用化肥,而沒有關注到土壤生物性狀的一個活化,土壤生物性狀的惡化是導致作物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土壤板結
所謂土壤“板結”簡單來說就是土壤變硬了,根系扎不下去了。
作物根系在土壤當中需要呼吸、需要氧氣,土壤板結會影響通透性,如果再加上澆大水,水會把土壤當中的氧氣壓出來,根系得不到呼吸,就會出現漚根,根系也開始壞死。作物到生長中期的時候,根系壞死的速度會超過根系生長的速度,根系會出現早衰,也就是根系越來越淺。
土壤物理性狀、化學性狀、生物性狀及土壤板結相互影響,當土壤板結時再用肥料,土壤鹽漬化、酸化就更嚴重,生物性狀也隨之惡化了。所以作物長不好,不是你用肥少了,而是土壤生病了。所以,
我們首先要考慮做的是改良土壤!下面我們說幾點土壤改良的方式:
一、合理使用化學肥料,改善土壤化學形狀。
土壤化學性狀和化肥利用率密切相關。眼下我國很多地塊復合肥利用率極低。其實對于常年大量施入復合肥的田塊,土壤里都不會缺肥料,氮磷鉀只多不少,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把土壤中殘存的氮磷鉀,或者說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鉀,一點兒一點兒地活化出來,讓作物吸收利用,而不是說過多追施化學肥料。所以我們一直提倡有機肥搭配化肥促進吸收。
二、補充有益菌(生物菌肥料),改善土壤生物形狀。
當前土壤中出現的板結、酸化、鹽漬化、土壤貧瘠、地力衰竭等問題,主要是化肥在土壤中長期積累、殘存、得不到有效分解和轉化而產生的。所以解決當前土壤生態質量和作物產量的當務之急是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生物菌劑作為一個活的東西,受外界制約較大。即使是同一種菌肥,土壤質地、環境條件不一樣,應用效果可能有很大差別。
三、合理使用土壤調理劑!
土壤調理劑的作用就是把碎的土壤顆粒粘成一個個的小團粒,即恢復土壤團粒結構。土壤調理劑在水的作用下會變得特別粘,一個個的小團粒會形成土壤膠體,這種膠體就形成了土壤團粒結構,土壤透氣、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扎。
土壤調理劑雖然對土壤有改良和調理作用,但選用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是針對哪類土壤的,有些是針對堿性土壤,有些是針對酸性土壤,而且用量要合理把握,使用過量會出現另外的副作用。
以上就是土壤生病的原因,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如果土壤已經生病了也不要怕,可以參考我們給出的土壤改良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有針對性的進行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