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播種季節,就會有很多朋友不斷打聽什么種植密度產量***高,甚至會自己進行試驗,但其實我們都得面臨一個現實就是,你的作物種植密度實際上是掌握在機播手的手中!
如今大田作物播種基本上都是機播的,我想已經很少有人工播種的了吧?既然是機播統一播種,那么作物種植密度就不會是你說的算,即使你計算的再理想,***后結果也可能與你想象中的大相徑庭!
所有大田作物都是靠的全體產量,有效穗數和穗粒數、千粒重這三個數據決定著你的***終產量。
當種植密度稀疏時,穗粒數和千粒重就會適當增加,但若過于稀疏,那么穗粒數和穗數的增加反而不足以彌補穗數的減少,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減產。
所以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密植,是一個農民增產增收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但現實是怎樣的呢?
1、統一的種植密度
既然是讓機播手統一來播種的,那么在播種之前,機播手就會將種植密度調試到一個他們認為合適的數值,***終的結果就是,不論是什么品種,種植密度都是一樣的。
2、種植密度適當偏高
機播手當然也想讓農戶的作物能夠出苗多一些,所以很多機播手在調試種植密度的時候,都會適當的將種植密度調高一點。
認清了以上兩個事實后,大家就應該明白了,哪怕你計算甚至試驗出來的種植密度特別理想,只要你不能掌握機播手的種植密度,那么我都不推薦你選擇那些緊湊型耐密性強和平展型耐密性差的品種,***好還是選擇那些耐密性一般或者稍高一點的中間型。
這就是為什么有的農民朋友明明已經算好了種植密度,***后作物出苗的時候,會發現與自己理想中的有很大差距,且產量也不是那么如人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