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麥秋種工作要以堅持綠色高質高效為原則,以優化品種結構為重點,以落實關鍵生產技術為主線,切實提高整地播種質量,為奪取小麥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一、科學選種,優化品種布局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3000萬畝,其中強筋小麥1200萬畝。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根據當地品種比較試驗示范情況,引導農戶科學選擇優良品種,進一步優化品種布局。今年秋種,各地要適度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特別是強筋小麥種植面積。
(一)選擇優良品種
1.強筋小麥建議選用品種:濟麥44、淄麥28、泰科麥33、徐麥36、科農2009、濟麥229、紅地95、山農111、藁優5766、濟南17、洲元9369、師欒02-1、泰山27、煙農19號等。
2.水澆條件較好地區,重點種植以下兩種類型品種:一是多年推廣,有較大影響品種:濟麥22、魯原502、山農28號、煙農999、山農20、青農2號、良星77、青豐1號、良星99、良星66、山農24、泰農18、鑫麥296;二是近幾年新審定經種植展示表現較好品種:煙農1212、山農29、太麥198、山農32、山農31、煙農173、山農30、菏麥21、登海202、濟麥23、鑫瑞麥38、淄麥29、鑫星169、泰農33、泰科麥31、山農38等。
3.水澆條件較差的旱地,主要種植品種:青麥6號、煙農21、山農16、山農25、山農27、煙農0428、青麥7號、陽光10號、菏麥17、濟麥262、紅地166、齊民7號、山農34、山農40、濟麥60等。
4.中度鹽堿地(土壤含鹽量2‰~3‰),主要種植品種:濟南18、德抗961、山融3號、青麥6號、山農25等。
5.種植特色小麥的地區,主要種植品種:山農紫麥1號、山農糯麥1號、濟糯麥1號、濟糯116、山農紫糯2號等。
(二)精細種子處理
做好種子包衣、藥劑拌種,可以有效防治或減輕小麥莖基腐病、根腐病、紋枯病等病害發生,同時控制苗期地下害蟲危害。建議每公斤種子使用2.2%苯醚甲環唑+2.2%咯菌腈+22.6%噻蟲嗪,21%戊唑·吡蟲啉或30.9%吡蟲啉+1.1%戊唑醇3~5mL進行拌種,可有效降低早期根莖部病害和地下害蟲的發生率。
二、精細整地,打好播種基礎
良好的整地質量是提高小麥播種質量的基礎條件。前茬作物秸稈處理不到位,整地質量不高極易造成小麥受旱、受凍。各地要堅持實施秸稈還田,配套運用耕旋耙壓整地技術,進一步提高整地質量。
(一)結合秸稈還田實施深耕
針對近幾年秸稈粉碎不細、還田質量不高,導致出苗率下降等情況,各地要推進秸稈還田和深耕相結合,前茬作物秸稈要進一步“切碎、撒勻、埋深、壓實”,前茬秸稈撒勻后耕翻入土或旋耕2~3遍,鎮壓踏實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從節本增效角度考慮,可以每隔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旋耕或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播種技術。
(二)結合旋耕進行鎮壓
連年旋耕易造成麥田土壤疏松、透風跑墑,要堅持小麥旋耕后、播前進行耙平壓實,平整地面,緊實土壤,壓碎土塊,使耕層緊密、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促進根系生長和下扎,提高小麥抗旱能力。
(三)結合整地施足基肥
各地要在推行秸稈還田的基礎上,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耕層的有機質含量。一般地塊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每畝施用純氮(N)12~14公斤,磷(P2O5)6~8公斤,鉀(K2O)5~8公斤,磷鉀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或拔節期追施。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塊,要注意補施鋅肥、硼肥等。要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堅決杜絕地表撒施。
三、規范播種,提高播種質量
各地要立足適墑、適期、適量播種原則,綜合運用小麥寬幅精播、規范化播種、播后鎮壓等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力爭苗齊、苗勻、苗壯。
(一)適墑播種
小麥播種時耕層的適宜墑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5%左右。在適宜墑情的條件下播種,可使種子根和次生根及時生長下扎,提高小麥抗旱能力。目前,全省絕大部分地區土壤墑情良好,各地要密切關注墑情和天氣變化,播種前墑情不足時要提前澆水造墑,做到足墑下種,實現一播全苗。
(二)適期播種
適播期應滿足冬前0℃以上積溫570~650℃,即平均氣溫16~18℃時播種為宜。魯東、魯中、魯北的小麥適宜播期一般為10月3日至10月10日,更佳播期為10月3日至10月8日,魯南、魯西南適宜播期為10月5日至15日,更佳播期為10月7日至12日。如不能在適期內播種,要注意適當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吻合。
(三)適量寬幅播種
在適期播種情況下,分蘗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5~18萬;分蘗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3~16萬。在此范圍內,高產田宜少,中產田宜多。晚于適宜播種期播種,每晚播2天,每畝增加基本苗1~2萬。要大力推廣小麥寬幅精播技術,苗帶寬度7~10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播種機行進速度以每小時5公里為宜,以下種均勻、深淺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培育冬前壯苗。
(四)播后鎮壓
小麥播后鎮壓是提高小麥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質量的有效措施。各地要選用帶鎮壓裝置的小麥播種機械,在小麥播種時隨種隨壓。對于秸稈還田地塊,建議在小麥播種后用專門的鎮壓器鎮壓1~2遍,提高鎮壓效果,小麥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長,提高抗旱能力。
四、示范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新技術,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按照新形勢下國家小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化的要求,在保持小麥高產基礎上,迫切需要試驗示范推廣一批省工省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新技術,促進小麥生產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走小麥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因此,今年在小麥生產中,全省除重點推廣小麥規范化播種、寬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等成熟技術外,還要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廣以下綠色高產高效新技術:
(一)小麥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
小麥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重點是加強農作物病蟲草害預測預報,把握病蟲草害防治的關鍵時期,采用農業防治、生態控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科學選配綠色環保型農藥,應用新型施藥機械組建植保服務隊,加大統防統治工作力度。要注意盡可能控制在冬前選擇合適的除草劑進行麥田除草。要保護和利用麥田害蟲的各種天敵,發揮天敵自然控害作用,示范推廣利用頻振式殺蟲燈等殺蟲新技術。大力推廣生物農藥,嚴控高毒農藥,推薦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綠色環保型農藥防治麥田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二)小麥水肥一體化技術
小麥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借助壓力灌溉系統,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按小麥的水肥需求規律,通過可控管道系統直接輸送到小麥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給小麥吸收。其特點是能夠準確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顯著提高水肥利用率。水肥一體化常用形式有微噴、滴灌、滲灌、小管出流等,在我省小麥上以微噴灌、滴管為主。因其具有節水、節肥、節地、增產、增效等優勢,是一項應用前景廣闊的現代農業新技術。各地要根據生產實際和農民需求,加大關鍵技術和配套產品研發力度。特別要進一步加強土壤墑情監測,掌握土壤水分供應和作物需水狀況,科學制定灌溉制度,全面推進測墑補灌水肥一體化。
(三)小麥機械鎮壓技術
小麥秋種時,采用機械播前和播后鎮壓,對于提高出苗質量和防止苗期干旱作用明顯。春季機械鎮壓,具有防止早春干旱,防止旺長等效果。近幾年,小麥機械鎮壓技術在濟寧、泰安、德州、濱州、淄博等地推廣面積較大,建議今年各地及早謀劃,努力擴大機械鎮壓推廣力度。來源:肥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