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蟲預計輕發生,沿江局部中等發生。主要預報依據:遷入略早,3月中旬沿江、沿海局部地區即查見遷入,略早于常年;目前草把誘卵零星查見,田間尚未查見幼蟲危害。
防治技術意見
防控好以赤霉病為主的小麥穗期重大病蟲事關夏糧豐收和全年糧食穩定,各地要從穩糧保供的高度出發,在監測預警、科學防控、服務指導和統防統治上下功夫,全力打好以赤霉病為主小麥穗期重大病蟲防控總體戰。
一是狠抓監測預警。要加大赤霉病、白粉病、銹病等重大病蟲監測調查力度,加密調查頻次、擴大調查范圍,準確掌握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田塊病蟲發生與發展動態。小麥赤霉病的流行程度與小麥揚花期是否遇到高溫高濕天氣有直接關系,各地要加強與栽培、氣象等部門溝通協作,做好小麥生育期的監測,并指導種植大戶自我開展小麥生育進程調查,及時把握不同區域、不同田塊、不同品種的抽穗揚花期;要準確掌握小麥抽穗揚花期天氣變化,根據天氣趨勢及時修正赤霉病短期預報;要全力做好赤霉病等小麥穗期病蟲發生與防治信息發布和匯報工作,嚴格執行小麥赤霉病等重大病蟲發生防治信息周報制、突發災情實時報送制和信息網絡匯報制,及時將病蟲發生與防治情況上報至相關部門,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二是狠抓科學防控。要突出“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統籌兼顧、總體防治”的防控策略,打好以赤霉病為重點,兼顧白粉病、銹病、蚜蟲的穂期病蟲防治總體戰。赤霉病要堅持“適期防治、見花施藥”的防控技術要點,堅持查苗情定防治適期、查天氣趨勢定防治次數。確保一般發生區一次用藥全覆蓋,重發區兩次用藥不動搖;首次用藥須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努力做到“見花打藥、揚花一塊、防治一塊”;對高感品種、生育期極不整齊和揚花期遇連陰雨天氣的區域或田塊,頭次藥后5天左右開展二次防治;若揚花期遇陰雨天氣,可選擇雨隙或搶在雨前施藥,藥后6小時內遇雨要及時補治。要合理選擇藥種,加大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戊唑醇及其復配制劑的推廣應用力度,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品種,替代多菌靈等抗藥性強的品種,延緩病菌抗藥性產生;要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產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白粉病、銹病可選用戊唑醇、氟環唑、丙硫菌唑等藥劑;蚜蟲可選用吡蟲啉、吡蚜酮、啶蟲脒等藥劑;粘蟲可選擇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蟲脲等藥劑;要用足藥水量,確保防治效果,噴桿噴霧機畝用水量20~30kg,機動彌霧、靜電噴霧畝用水量15~20kg,高效植保無人機畝用水量不低于1.5kg。
三是狠抓服務指導。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12316手機短信、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媒體渠道,及時發布赤霉病等小麥穗期重大病蟲發生與防治技術意見。要加強赤霉病等小麥穗期重大病蟲防控的宣傳發動,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在赤霉病等重大病蟲防控的關鍵時期,要結合農業農村部提出的“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組織動員廣大農技人員下基層、踏田頭、入農戶,深入病蟲重發區流行區、技術力量薄弱區和苗情復雜區,開展多元化、全面的服務指導,確保種植戶能搶抓適期、選對藥種、科學防治;要強化防效跟蹤調查,及時發現并幫助解決防治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大面積病蟲防控工作平衡展開。
四是狠抓統防統治。要積極爭取、整合各類財政資金用于穗期赤霉病統防統治,確保小麥穗期重大病蟲統防統治覆蓋率穩定在60%以上,努力實現綠色防控示范區、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內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全覆蓋。要充分發揮省級“五有五好”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植保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投身至小麥赤霉病等重大病蟲防控工作來,推進統防統治替代分散防治,努力提高病蟲防控效果和效率;要大力推廣大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全力提高病蟲防控效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