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業化防治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濰坊市各級植保部門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植保新理念,以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依托植保公共服務機構,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服務、規范管理,大力發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探索重大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新技術、新方法,專業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1.1、專業化防治隊伍不斷壯大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機農藝結合,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的有效途徑。具有減少農藥使用量,減少勞動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的特點。當前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產品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之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實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已被廣大農民群眾所接受。近幾年,濰坊市專業化防治隊伍不斷壯大,據統計,2007年濰坊市有專業化防治組織9個、2008年32個、2009年87個、2010年104年、2011年達到139個,從業人員達4196人,擁有背負式機動噴霧器2713臺及大中型噴霧器181臺(套),為大力推行專業化防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自2003年以來,濰坊市共承擔植保建設項目9個,總投資2521.19萬元。目前已建成濰坊市蝗蟲地面應急防治站1個,臨朐、高密、諸域、昌邑、青州、壽光等縣市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6個,寒亭區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正在在籌備建設中;安丘市的蘋果非疫區觀測站1個。建設項目共配備機動噴霧噴粉機近3000多臺。2009年濰坊市的高密、諸城兩市承擔了省現化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項目,總投資240萬元,配備機動噴霧噴粉。
1.3專業化防治的主要形式及成效
在專業化防治組織形式上,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形成了農作物專業化防治組織的多種組織形式,主要包括專業合作型、企業帶動型、大戶主導型、村級組織型等。如坊子區建立有植物醫院機防隊、蘆筍協會機防隊;高密、諸城建立公辦民助型專業化防治組織。通過實施專業化防治,全市每年統防統治面積達近13.3萬公頃,成效顯著。
2.我們推進專業化防治的做法
2.1 加強領導,實行目標責任制
為加強植保專業化防治工作的開展,市及各縣市區農業局都成立了由分管局長任組長,植保站長任副組長,植保技術人員成員的專業化防治指導小組。高密市農業局還以高農字[2009]8號下發“關于成立高密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一防治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的通知”,成立由農業局局長任組長,農業局副局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和由植保站任組長、農技站站長、果樹站站長任副組長的技術指導小組。項目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指導協調專業化防治工作的開展。坊子區農業局成立了由分管業務的副局長任組長、植保站長任副組長、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負責人為成員的“統防統治工作領導小組”,并成立了由區植保站站長任組長、鎮街農業部門負責人任副組長、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技術負責人及植保站人員為成員的“統防統治工作技術指導小組”,同時聘請濰坊市植保站李洪奎站長為技術顧問;該區南流鎮蘆筍協會也相應成立了分別由會長和協會技術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聘請了區植保站專業技術人員為顧問。
2.2加強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
目前全市有市縣鄉三級測報站點30多個,穩定測報人員50多人,并且測報站點分布均勻,了病蟲信息來源的廣泛性和數據的準確性。各測報點根據農作物病蟲害測報規范的要求,定時定點進行系統調查甚至影響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遷飛性、暴發性、流行性農業有害生物的發生逐年加重,而防控技術到位率低,對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已構成了威脅,為此,農業有害生物的統防統治工作被提到議事日程。為推動專業防治工作的開展,各地充分利用電視、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專業化防治的好處、做法和典型。2009年濰坊市植保站聯合高密市植保站、坊子區植保站,于5月11日、6月26日分別在高密市姜莊安排小麥穗期病蟲害和在坊子區坊安街辦夏直播玉米田安排灰飛虱專業化防治現場,濰坊電視臺、高密電視臺、坊子電視臺進行了跟蹤采訪,濰坊電視臺新聞節目分別對兩次進行了報道,高密新聞、坊子新聞、高密鳳城民生欄目也作了報道。2010年5月17日全市農業重大病蟲專業化防治現場會在高密市召開,2011年3月17日全市植保暨小麥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現場會又在青州市召開,濰坊電視臺新聞節目均進行了報道。
2.4抓好專業化防治試點
2.4.1抓好綠卡項目示范基地專業化防治工作 2004~20()8年濰坊市植保站、安丘市、高密市、昌樂縣、寒亭區、坊子區植保站承擔了山東省出口農產品綠卡行動計劃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建立項目示范基地18個,出口基地通過大力推廣GAP,實行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減少了農藥用量,降低了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成本。平均667平方米減少用藥量10~20%,667平方米節約防治成本61.79元,共計節約農藥、用工成本10943.88萬元。該項目5年增收節支共增加經濟效益97718.06萬元,純增加經濟效益72143.64萬元。同時大幅度地提高了濰坊市出口農產品的質量,跨越了日益增高的國際壁壘,擴大了農產品出口創匯,提高了我國的國際聲譽,提高了全社會的農產品質量意識,大大降低了農產品、土壤、地下水及環境中的農藥殘留,保護了環境,了人畜。
2.4.2 抓好全國、全省專業化防治基點輻射帶動作用
高密、諸城、青州三市在項目實施中,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當地政府和農業局的領導下,組織專業化防治隊伍70多支,以小麥、玉米病蟲害防治為重點,積極開展蔬菜病蟲害及美國白蛾的防治,成效顯著。如高密市2010年對項目核心區1333.3公共區小麥田的雜草、紋枯病、白粉病、銹病、麥蚜等病蟲草害、玉米田灰飛虱全部進行了機防,總面積達7萬畝次;項目區的4666.7公頃高產攻關田機防面積達30萬畝次。病蟲防效普遍提高3%~5%,667平方米防治效益增加了15~20元。在抓好高密、諸城兩市專業化防治的基礎上,重點抓好青州全省專業化防治示范縣的項目實施工作,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專業化防治工作的開展。
2.4.3抓好昌樂縣萬盞燈殺蟲工程項目
利用燈光誘殺害蟲成蟲是一項物理防治技術,起到殺一滅千的作用,無污染、,是綠色防控的重要措施。昌樂縣在紅河鎮濰坊四季豐有限公司、朱漢優質果品生產基地、五圖庵上胡農產品基地安裝殺蟲燈50臺,控制面積133.3公頃,帶動全縣安裝殺蟲燈612臺,懸掛誘蟲板10000張,防治面積2000公頃,減少了化學農藥用量,提高了農產品質量,保護了生態環境。
3.存在問題及對策
5.1 存在的問題
一是防治體系不健全。受傳統種植習慣的影響,病蟲害防治呈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局面,拖延了防治時間,增加了防治成本,降低了防治效果。二是知識結構不合理。受知識水平的影響,大部分農戶缺乏相關的植保知識,自主防治、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導致了盲目用藥、過量用藥,污染了農田生態環境,還容易造成農殘超標和藥害事故。三是防治器械落后問題。目前,背負式噴霧器是農村防治藥械的主要工具,“跑、冒、滴、漏”現象嚴重,人畜受到威脅。
5.2對策
3.2.1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工作的領導
3.2.2加大對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投入力度
3.2.3 強化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服務指導
3.2.4 建立健全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管理機制
制定完善本地區的農作物病蟲專業化防治管理辦法,規范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的組建和運行行為,探索建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藥害等鑒定機制、防治效果糾紛仲裁機制,及時解決專業化防治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