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是近年上升很快,危害較嚴重的病害之一,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在葉片上形成病斑,嚴重時造成葉片枯萎脫落,甚至造成全株死亡。那么玉米灰斑病應該如何防治?
一、推廣抗(耐)病良種
玉米品種間的抗病存在明顯差異,田間調查表明,海禾1號、海禾2號、云瑞1號、北玉2號、金峰1號、長城799等新品種比較抗病,病斑小而少,產量損失少,應因地制宜推廣種植。海禾1號這些品種中抗病性強的是金峰1號活桿成熟,海拔1800米以上廣大山區玉米種植區域適宜推廣,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好,加大該品種的示范推廣力度。
二、保健栽培控病
實施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措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可起到控制減輕發病和提高產量的作用。
1、適期播種,錯開危害關鍵期,從而減輕發病,減少損失。
2、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降低田間濕度是必不可少的預防性農業措施。一般大穗型品種每畝以3500-4000株為宜;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創造有利于玉米生長發育的田間環境條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減輕發病程度。
3、平衡施肥,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適時追肥,防止后期脫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盡量施用有機肥。
4、改變種植方式。多年以來以單一品種凈種為主,實行間作套種以增強田間通風透氣,降低田間濕度、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發病率,可采用玉米間作套種甘薯、豆類等。
實行合理輪作,發生嚴重病害的玉米地塊,可輪作種植烤煙、馬鈴薯、豆類等作物。
三、人工防治
1、玉米收獲后,及時病株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
2、摘除底葉。摘除底葉結合中耕進行(兩次),一般病株70%、病葉率20%時進行,實行先摘2-3片底葉雨追肥,中耕、增強田間通風,降低田間濕度。
四、藥劑防治
從大面積防治效果看,中抗至中感品種一般要求防治三次,次于5葉期開始噴藥防治,第二次于大喇叭口期,第三次于花期或10-15天噴1次,連噴3次。
藥劑選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50%、65%代森鋅500倍液、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等農藥噴霧防治。上述藥劑交替使用效果好,又能降低防治成本,還可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其他參考答案:
玉米灰斑病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1)玉米收獲后病殘體組織,并深翻土壤。
(2)施足底肥,適時追肥。一般應在玉米4-5葉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鉀復合肥)10-15公斤/畝,發現病害,應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鉀肥搭配。
2、藥劑防治:
⑴積極預防:玉米褐斑病要以預防為主,在玉米4-5片葉期,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葉面噴霧,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生。
⑵ 及時防治:玉米發病時,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葉面噴霧,噴藥要均勻周到,保護好上部葉片,尤其是雌穗以上的葉片都要噴到。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適當加些天豐素、磷酸二氫鉀、尿素類等,促進玉米健壯,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回答者:小花 2014/10/20 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