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日本体内she精高潮,四个人换着来免费观看第一季

特別推薦
當前位置:百科首頁 >> 種植百科 >> 百科信息分類 >> 圖解小麥主要的土傳病害!

圖解小麥主要的土傳病害!

時間:2016/10/31 14:14:31 瀏覽次數:1299  專題:小麥種植技術

近年來,小麥土傳病害呈加重趨勢,已成為小麥高產、優質、高效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加強小麥種土傳病害發生規律和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已成為小麥生產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小麥的土傳病害有哪些

土傳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莖,作物生長前期一旦發生病害,幼苗根腐爛或是莖腐爛猝倒,幼苗很快就會死亡,嚴重影響作物生產。土傳病害的病原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病害。

小麥田常見的土傳病害有紋枯病、根腐病和全蝕病。

1、紋枯病

紋枯病的病原是禾谷絲核菌等,菌核則是為重要的初侵染源。

識別:

1)爛芽:小麥的芽鞘受害變成褐色,在幼芽階段造成作物枯死。

2)病苗:在3-4葉期,在葉鞘上呈現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的病斑。

3)花稈爛莖:在返青拔節之后,小麥下部葉鞘上產生中部灰白,邊緣淺褐色的云紋狀病斑。多個病斑相互連接形成云紋狀的花稈。條件適宜時,在莖稈上出現“眼斑”.濕度大時,病葉鞘內側及莖稈上能看見蛛絲狀的白色菌絲體,以及類似油菜籽狀的黃褐色菌核。

危害:

爛芽、病苗死苗、花稈爛莖、倒伏、枯孕穗和枯白穗。一般會造成減產10%-20%,嚴重的會減產50%,個別田塊甚至絕收。

2、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多種病原真菌引起的一種土傳病害,根腐平臍蠕孢,禾谷鐮孢、燕麥鐮孢、黃色鐮孢,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識別:

全生育期均可發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葉斑、穗腐或黑胚。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產生黃褐色至褐色梭形病斑,比那遠清晰,中間稍褪色,擴展后引起根基部、根間、分蘗節和莖基部褐變,病組織壞死,上生黑色霉狀物,根系朽腐。麥苗平鋪在地上,下部葉片變黃,逐漸黃枯而亡。小穗發病出現褐斑和白穗。

危害:

一旦感染上了根腐病,小麥的莖稈極易折倒,輕者減產10%-20%,重者可達到70%-80%.

3、全蝕病

全蝕病是由于子囊菌亞門禾頂囊殼小麥變種從而造成的。

識別:

我們在全蝕病的辨別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病苗:種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莖變黑腐爛,根的表面有葡萄菌絲。

2)分蘗前后:老葉變黃,分藥減少,生長衰弱,嚴重的枯死。

3)早春:返青遲緩,黃葉和無效分蘗增多或枯死。

4)拔節后:根部和莖基部1-2節的部分腐爛加重,植株矮化。

5)抽穗灌漿期:莖基部呈現黑變腐爛更加明顯,形成“黑腳”,病部的葉鞘易于剝離,葉鞘內側和莖基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絲層。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實或籽粒枇瘦。

危害:

全蝕病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可怕的,屬于小麥的毀滅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是大片枯死。一般會造成減產10%-20%,嚴重的在50%以上,甚至絕收。

二、小麥土傳病害發生特點

1、菌源量大。這些病害的病原菌都是通過土壤、種子或病殘體傳播,經過逐年積累,田間菌源量極大,條件適宜,隨時可能萌發致病。

2、致病力強。這些病害的病原菌的致病力都非常強,對根、莖、葉、種的影響極大,一旦感病,小麥的形體遭到破壞,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經濟價值。

3、前期發病早。這些病害發生都是在苗期感病、春初擴展、后期危害。播種后即開始感染,播種后到越冬前為個感染高峰,春季多雨的年份形成第二個感染高峰,病斑擴展造成苗黃、苗弱;3-5月份病害加重,出現死苗、黃葉、白穗、成片倒伏,造成大面積暴發流行,大幅度減產。

4、發病部分隱蔽。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莖基部,比較隱蔽,苗期病情發生輕,癥狀不明顯。特別是前期旺長造成群體較大,田間郁蔽,病株不易被察覺,到后期出現死苗等癥狀時,已錯過防治適期。

三、小麥土傳病害的發病原因

1、偏施氮肥:不均衡施肥,尤其偏施氮肥,有利于小麥紋枯病、根腐病的發生。早播及播量大有利于紋枯病、全蝕病、線蟲病的發生。

2、連作: 小麥連作及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導致土傳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積累,使小麥根系處于一個易感病的環境中,增加了發病機會。

3、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但大量未經處理的小麥病殘體直接混入土壤,導致土壤中病原菌數量迅速增加,分布更加均勻,非常有利于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黑粉病等病菌的傳播蔓延,使土傳病害由點到片,由零星發生到普遍重發生。

4、現行種衣劑質量差、防效低: 據農業部近兩年的抽查,國產種衣劑的合格率為70%左右,從市場上抽取的樣品合格率不足30%,不合格產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甚至為零。

5、農民防病意識淡薄: 只重視小麥地下害蟲的防治,對小麥種傳和土傳病害的防治認識不足,只用殺蟲劑拌種或使用劣質的種衣劑拌種,導致小麥種傳和土傳病害的發生越來越重。

四、小麥土傳病害的綜合防治

小麥土傳病害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化學防治為主導,協調運用多種措施,有效控制此類病害的發生。

1、加強植物檢疫。

繁育小麥種子必須在播種前15天向檢疫部門申報,繁育材料必須進行檢疫除害處理;嚴禁在全蝕病、腥黑穗病等檢疫對象發生區繁育小麥種子;凡未經產地檢疫合格的種子不得在生產上推廣使用,對違反植物檢疫條例而擅自繁育、調運、經營小麥種子的單位與個人依法嚴肅處理,確保從源頭上控制小麥檢疫性病害的傳播。

2、農業防治。

①選用抗病良種。在小麥全蝕病、紋枯病多發區,應種植豫麥18、豫麥49、新麥11、周麥18、高優505、矮早4110等抗病品種。

②輪作。在小麥全蝕病重發區,改種非禾本科作物,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數量,充分發揮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

③精細整地。實行深耕,精耕細耙,提高播種質量,促進小麥壯苗早發。

④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施用小麥專用配方肥,避免偏施氮肥和帶有病殘體的有機肥。

⑤加強管理。避免早播,合理密植,返青期及時中耕,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創造一個有利于小麥生長而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生態環境。

⑥消滅病殘體。小麥收獲后,及時清理病殘體,對于紋枯病、根腐病的病殘體,要帶出田外集中處理。腥黑穗病和全蝕病的病殘體要就地燒毀,以免疫情擴大。

3、化學防治。

要抓住兩個關鍵措施:一是藥劑處理種子,播種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種子處理;二是早春小麥起身返青前田間接力藥劑噴霧防治,直接把噴到植株的根或莖基部。

1)藥劑拌種。3%苯醚甲環唑50 - 100毫升對水100 - 150毫升,混拌均勻后,可拌麥種10公斤(畝用種量)。堆悶3個小時后即可播種。此方法不僅對小麥全蝕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還對小麥黑穗病、根腐病、紋枯病及早期銹病、白粉病有普防作用。拌種時,可加入甲基異硫磷或辛硫磷等殺蟲劑防治螻蛄、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

2)藥劑灌根。小麥返青期,在全蝕病、紋枯病重發區,每畝用20%的三唑酮100毫升,加水50公斤灌根,可防治多種土傳病害,兼治白粉病和銹病。小麥根腐病發病初期,可以用15%三唑酮乳油40-60ml/畝+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60g/畝,也可以用25%戊唑醇乳油25-40ml/畝,兌水75kg噴霧。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免責聲明
農資經銷商微信群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

  • 肥料用戶交流群:195514304加入肥料用戶交流群
  • 復合肥用戶交流群:245841919加入復合肥用戶交流群
  • 水溶肥用戶交流群:158370443加入水溶肥用戶交流群
  • 農藥用戶交流群:146763593加入農藥用戶交流群
  • 病蟲害交流群:240487206加入病蟲害交流群
  • 華東地區經銷商交流群:247824481加入華東地區經銷商交流群
  • 華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175765692加入華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
  • 華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240029153加入華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
  • 華中地區經銷商交流群:288204353加入華中地區經銷商交流群
  • 西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194588186加入西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
  • 西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102017013加入西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
  • 東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322581831加入東北地區經銷商交流群
  • 縣鄉鎮級經銷商交流群:232504327加入縣鄉鎮級經銷商交流群
  • 農民合作社交流群:227102463加入農民合作社交流群
  • 大型農場交流群:323911829加入大型農場交流群

火爆農化招商網客戶服務中心

  • 火爆客服:18530968070(微信掃一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健康| 邹城市| 福州市| 团风县| 隆尧县| 宜丰县| 深圳市| 泸定县| 淄博市| 定安县| 赤水市| 从江县| 维西| 尉犁县| 车致| 隆尧县| 白朗县| 金塔县| 洛川县| 桐梓县| 松溪县| 扎兰屯市| 徐水县| 新河县| 新津县| 永兴县| 桐城市| 调兵山市| 伊通| 毕节市| 明溪县| 镇巴县| 逊克县| 舟曲县| 永定县| 鄂温| 万宁市| 东城区| 偃师市| 丰台区| 安义县|